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新工科建设形成“北京指南”

科普小知识2022-04-19 02:19:25
...

(记者焦、)新工程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林惠清作了书面报告。来自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的30多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林惠清指出,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当前,世界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加速。以新技术、新形式、新产业、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创新型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高校要主动服务国家的战略需要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加快工程新课程建设和发展,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升级版,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推动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大国发展。

林惠清强调,要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必须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把握思想导向,坚持“修身、育人、学习”的原则,努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树立创新、全面、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成绩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二是优化结构。一方面,加快现有工程专业的转型升级,体现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安排新的工程专业建设,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力争在某些领域由“领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实现赶超。三是把握模式创新,完善多学科协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进新工程教育信息化。四是确保质量,加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实质性对等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制定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标准和教师发展机制。五是注重分类发展,促进大学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层次。工科优势大学应在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综合性大学应该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诞生中发挥主导作用。地方高校应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支撑作用。努力培养各类高素质工程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与会专家原则上审议通过了《新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形成了《北京市新工程建设指南》。指南鼓励高校审时度势,超前预测,积极适应,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实践工程教育新理念、学科专业新结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教学新质量、分类发展新体系。与会校长纷纷表示,他们所在的大学将率先尝试,积极探索,率先进行新工程的研究和实践,为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积累经验,成为新工程建设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专家们还讨论了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专家组的工作机制等问题。新的工程研究和实践专家组可以称之为“豪华”。在40名成员中,20名是大学校长,7名是副校长,15名是两院院士,2名是海外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天津大学校长钟、、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吴、和中山大学校长担任专家组召集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在会议结束时指出,建设新工程势在必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形式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要求建设新工程。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推动了新工程建设的实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新工程的建设。国际竞争力和硬实力的增强呼唤新工程的建设。新的工程课程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升级版。面向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工程新课程建设,加快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广场。

据悉,今年2月和4月,教育部分别在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为综合性大学和工程优势大学举办了新的工程建设研讨会。新工程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大行动”已经形成,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00多所学院和大学就不同形式的新工程课程举行了专题讨论。广东、浙江等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题会议,推进新工程课程建设,积极规划加快新工程课程建设。从“复旦共识”到“大行动”,再到这次会议形成的“北京方针”,新工程建设的“三部曲”已逐渐转化为更好的“三部曲”。下一步,教育部将组织新的工程研究和实践项目,以促进高校进一步探索和实践。